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境内一村庄,有人挖出疑似“乌木”,在晚上准备运出村时被村民拦下。9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获悉,当地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已取样鉴定是否为“乌木”,疑似“乌木”目前留在村里有人看护。
疑似“乌木” 图据受访者
据网友爆料,挖出疑似乌木的村子是之前的渭子溪村,该村后与其他村合并为大地坝村。前段时间,有人承包了村里的撂荒地整治工作,在撂荒田地整治过程中挖出疑似乌木。
9月1日,当地村民杨先生告诉红星新闻,他平时在成都,前几天赶回村帮父母收割稻谷。8月28日晚上,杨先生收割完稻谷并准备连夜赶回成都,半夜听到有村民喊他,说有人准备把在村里挖出的疑似“乌木”拉出村。杨先生说,他随后赶过去,看到载有疑似乌木的外地牌照货车已被拦下,现场还有几辆小车,对方可能有十来个人,而村民包括他在内只有几个人。
杨先生称,对方为了把疑似乌木拉出村,提出给村民们拿钱作为补偿,但被村民们拒绝。
有人挖出疑似“乌木”,在晚上准备运出村时被村民拦下
杨先生称,疑似乌木是在撂荒地整治过程中挖出来的,他提供的一份村里的“撂荒田地整治协议”显示,落款日期为7月30日。杨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晚曾给村干部打电话,但一直没人接。辖区派出所民警接警后来到现场进行了处置。
9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该村的一位杨姓村干部,询问村里是否有在进行撂荒田地整治以及是否有人挖出疑似乌木等情况,该村干部表示一切以官方调查为准,目前不方便透露。
当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东坝镇政府,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回复称,目前已将此事汇报给上级相关部门,南部县自然资源规划局以及镇上和村里都在积极处理这件事,疑似乌木目前留在村里有人看守,工作人员也已取样做鉴定,以确定是否为“乌木”。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当地警方,对方表示当晚的事情正在调查处理中。
红星新闻记者 王超
编辑 成序
延伸阅读
男子买探测仪挖到藏宝罐39件宋元时期首饰卖20万被抓
近年来,探宝短视频爆火,不少人想着能够找到“宝贝”一夜暴富。江苏句容一男子受短视频“启发”,在野外探宝挖到了一个古代陶罐,内含39件首饰,均为宋、元时期的银鎏金簪饰,其中多件经鉴定为文物,通过中间人介绍转卖、非法获利20万元。
警方调查案发现场
7月25日,经镇江句容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倒卖文物罪判处卖宝人刘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中间人沈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2023年,刘某某刷到一条“野外探宝”的短视频,点燃了他的暴富梦。画面中金属探测器的鸣响和出土的“宝贝”令他心动不已。几天后,刘某某花费千元网购的探测仪悄然送达。
起初,他在村口荒地寻探,挖出的只有废铁残瓦。直到枯水季来临,刘某某心中突发一个念头:“村旁边公园里的水库水干了,里面会不会藏着更值钱的‘宝贝’?”随即,他来到公园,用探测器在干涸的淤泥上仔细探寻。突然,仪器发出尖锐提示音,一铲、两铲……一只布满青苔的陶罐破土而出。
心中大喜的刘某某随即将陶罐装入手提袋中带回家。到家后,他砸开陶罐,发现里面竟然装了不少“好货”,细细一数,竟然有39件金灿灿的首饰。
觉得要发横财的刘某某便四处询问价格,后来找到之前在浙江古玩市场认识的掮客沈某某。两人心照不宣:这些带着泥土腥气的古物,绝不能见光。以“卖家要出售家传宝贝”的名义,沈某某通过网络联络到浙江买家王某某。经约定,2023年8月,刘某某以人民币20万元的价格将39件首饰打包卖给了王某某,并给了沈某某1.88万元的好处费。
刘某某挖到并售卖的首饰
2024年2月,句容市公安局根据线索将刘某某查获归案,沈某某随后主动投案。案涉文物被悉数追回。经鉴定,这39件首饰均为宋、元时期的银鎏金簪饰,其中有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6件,其余29件银鎏金簪饰以及涉案陶罐为一般文物。
2024年12月,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案发现场究竟是普通地点还是古墓葬、古文化遗址?这关系到是构成盗掘古墓葬罪,还是倒卖文物罪。”为了准确适用刑罚,检察官与办案民警重返现场,借助无人机航拍进行实地勘查和比对分析,最终确认刘某某涉嫌倒卖文物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以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出土、出水的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涉案的39件银鎏金簪饰系在我国境内出土,依法归国家所有。刘某某、沈某某在明知案涉银鎏金簪饰为国家禁止经营文物的情况下,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有文物,其中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6件,情节特别严重,构成倒卖文物罪。两人属于共同犯罪,刘某某系主犯、沈某某系从犯,鉴于两人自愿认罪认罚且积极退赃,检察机关提出以上量刑意见,被法院依法采纳。

